“读后感”的“感”是因“读”而引起的。“读”是“感”的基础。走马观花地读,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,哪能有“感”?读得肤浅,当然也感得不深。只有读得认真,才能有所感,并感得深刻。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?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,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集结号电影观后感100字篇一
战争,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。一旦踏上战场,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。但对于谷子地来说,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,那就是属于九连46个弟兄的崇高荣誉。他用尽毕生的时间去寻找死难的战友,无论如何都要将荣誉归还给这群年轻的英烈。
今天看了集结号,给我最深的感受只有两个字:责任。谷子地和他的46位弟兄为了保证大队转移,在汶河边一个废窑里阻击敌人的进攻,按照事前的规定,谷子地他们以集结号为撤退的讯号,可惜的是,直到战死了最后一位弟兄,他们也没有听到集结号,但是他们中,没有一个人撤退,什么原因呢?这是军人的职责。
无独有偶,前几天看《贞观长歌》一书,看到这样一个细节,一位守仓库的库管员,被敌人捕获后,敌人要求他打开仓库的门,但是他死活不肯,最后敌人一刀砍下了他的一只手,从他手中拿出钥匙打开仓库门,结果他们在仓库里只发现了7文钱,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,敌人生气的问他,为什么为了7文钱,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呢?这个仓管员只说了一句话,“收住仓库大门是我的职责,哪怕这个仓库里装的是金银财宝,还是仅仅7文钱”。
实在敬佩这位老兄,就如集结号中谷子地他们,为的就是——职责。
集结号电影观后感100字篇二
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,这次对这部电影有了不同的感受。
《集结号》是以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,是一部实打实的充满战争令人热血沸腾的电影。
主角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,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,如果集结号不吹响,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。然而一直战到最后一刻的谷子地同志也未曾听到集结号的响起,并不是由于他的耳朵在战争中震聋了的缘故,而是139团的团长刘泽水同志根本就没有下达吹响集结号的命令。谷子地只能带着他那可怜的47人奋战到死。个人对于这种战友间的背叛行为是十分应当遭人唾弃和鄙视的,然而对于战争这种事来说,不能把和平时期的道德观价值观去衡量的。
刘泽水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战略的需要,并不是他个人想要这么做的'(这么想我心里平衡多了)。故事除了走血腥的战争路线外,其实不难发现还有条情感路线,是由连长谷子地串起来的,对47个弟兄都被视为失踪者的愤慨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,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,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。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,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,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,在谷子地的脑海里,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:王金存,焦大鹏,姜茂才,吕宽沟等。
故事的结局仍然是令人振奋人心的,谷子地听见了集结号的响起,全九连的战友们都听见了集结号的响起。为本片的片名《集结号》画上了点睛之笔。